3月31日,在金城辦南澗村村委會西邊的一片大棚里,幾名村民正在忙碌。村黨支部書記路寶權高興地介紹:“他們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,大棚是南澗村成品鴨養殖場二期項目,主體已建成,正準備投放鴨苗。” 今年初,南澗村成品鴨養殖場一期項目投產,投放3500只鴨苗,飼養38天就可出欄,利潤4.1元/只,已出欄的鴨子銷往北京市場。 說起建設南澗村成品鴨養殖場的曲折過程,路寶權用了“好事多磨”四個字。原計劃2019年9月建設鴨場,10月底投用,可受資金影響,直到12月份才建好。年前,經過緊張施工,各種設備調試完成,就等鴨苗進場。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打破了原有計劃,直到3月20日才迎來第一批“尊貴”的鴨苗。“養鴨子不光是個技術活,還是個辛苦活。除了定期喂食,還要定期消毒、打掃、控制暖氣等。由于鴨子活動量少、長得快,后期還需要人為驅趕,增加運動量,提高鴨肉品質,希望這些精心飼養的鴨子能打出南澗品牌。”路寶權說。 2017年底,南澗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。如何通過產業扶貧實現貧困戶持續增收,促進村經濟合作社平穩較快發展,一直是村干部和駐村第一書記王崇高關心的大事。通過前期調研與考察,2019年2月底,村里設立扶貧項目,與富強宏圖牧業達成合作協議,發展成品鴨養殖,由富強宏圖提供鴨苗、技術和銷售支持,南澗村提供場地,并負責飼養。 在鴨場建設中,村里沒向貧困群眾收取一分錢,每年卻給貧困群眾分紅。這是怎么回事呢?原來,在項目建設中,王崇高通過社會各界愛心濟困協會,爭取到一部分扶貧資金;村里通過土地流轉、勞務用工、占股分紅等有效方式,覆蓋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,通過帶動閑置貧困勞動力再就業,幫助貧困戶持續增收。王崇高說,村委會對鴨場項目建設、資金使用實行嚴格監管,確保項目建設高質量完成。同時向弱勞動力、無勞動力的貧困人群提供3至5個崗位。預期今年底,全村22戶8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將分紅1600元。下一步,村里將與該企業加深合作,不斷增加鴨子養殖的附加值,讓村民得到更大實惠。 目前,養殖場的第一批肉鴨,帶著全村人致富的美好希望“飛”向首都,村民們希望,南澗村的肉鴨能早日成為全國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。 (責任編輯:管理員1) |